环境应急预案编制:
①成立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组,明确编制组组长和成员组成、工作任务、编制计划和经费预算;
②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。环境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:分析各类事故衍化规律、自然灾害影响程度,识别环境危害因素,分析与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、单位、区域环境的关系,构建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,确定环境风险等级。应急资源调查包括但不限于:调查企业可调用的环境应急队伍、装备、物资、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可请求援助或协议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;
③编制环境应急预案。合理选择类别,确定内容,重点说明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下需要采取的处置措施、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单位通报的内容与方式、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的内容与方式,以及与**预案的衔接方式,形成环境应急预案。编制过程中,应征求员工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单位代表的意见;
④评审和演练环境应急预案。企业组织*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、单位代表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评审,开展演练进行检验;
⑤评审*一般应包括环境应急预案涉及的相关**管理部门人员、相关行ye协会代表、具有相关领域经验的人员等。
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:
1)符合国家环境相关法律、法规、规章、标准和编制指南等规定;
2)符合本地区、本部门、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实际;
3)建立在环境敏感点分析基础上,与环境风险分析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相适应;
4)应急人员职责分工明确、责任落实到位;
5)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与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相一致,明确具体、操作性强;
6)应急**措施明确,并能满足本地区、本单位应急工作要求;
7)预案基本要素完整,附件信息正确;
8)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相衔接。